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1.师资队伍数量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先导作用,制定了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切实可行的《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十三五”师资建设规划》。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4人,外聘教师96人;全校折合学生数11026.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056人),生师比为20.08。传统专业教师数量充足,新办专业的主干教师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数量能确保专业课单班上课,专业课授课班级人数平均为44.72人 。
2.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学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致力于造就一批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本学年度,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表6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2019-2020学年专任教师队伍结构状态表
项目 |
专任教师 |
外聘教师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总计 |
504 |
/ |
90 |
/ |
职称 |
教授 |
47 |
9.33 |
7 |
7.78 |
副教授 |
135 |
26.79 |
3 |
3.33 |
讲师 |
140 |
27.78 |
7 |
7.78 |
助教 |
43 |
8.53 |
2 |
2.22 |
其他正高级 |
2 |
0.4 |
4 |
4.44 |
其他副高级 |
5 |
0.99 |
18 |
20 |
其他中级 |
4 |
0.79 |
20 |
22.22 |
其他初级 |
6 |
1.19 |
23 |
25.56 |
未评级 |
122 |
24.21 |
6 |
6.67 |
最高学位 |
博士 |
14 |
2.78 |
3 |
3.33 |
硕士 |
334 |
66.27 |
21 |
23.33 |
学士 |
134 |
26.59 |
35 |
35 |
无学位 |
22 |
4.37 |
31 |
34.44 |
年龄 |
35岁及以下 |
234 |
46.43 |
28 |
31.11 |
36-45岁 |
169 |
33.53 |
22 |
24.44 |
46-55岁 |
81 |
16.07 |
25 |
27.78 |
56岁及以上 |
20 |
3.97 |
15 |
16.67 |

图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图2专任教师最高学位结构
图3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3.本科主讲教师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019-2020学年,本科课程授课校内教师数是476,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6.49%,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12.67%。本学年度,学校共有57名教授、145名副教授,其中讲授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为55、137,占比分别达96.49%、94.48%;学校本科课程共计3511门次,其中由教授授课333门次,由副教授授课1050门次,教授、副教授授课门次占比分别为9.48%,29.91%。
(二)教学条件及其应用情况
1.教学经费
2020财政年度,学校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为960.32万元, 本科学费收入为4244.24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2330.06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本专科生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40.22%,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121.13元。
2.教学设施
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完备,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现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42926.42平方米,教室83905.7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152个、公共计算机教室26个、语音实验室12个、微格教室8个、创新研讨室13个,各类教室总座位24978个,生均2.27个。运动场馆设施设备齐全,能较好地满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现有室内外运动场馆面积为 61654.36平方米,其中室外场馆面积为56871.69平方米,室内场馆面积为4782.67平方米。主要场馆包括网球馆1个、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1块、排球场10块、篮球场18块。目前,2300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10999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已完成施工图审查,总建筑面积约34.87万平方米的学校东城校区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方案的修建性详规,且已通过保山市规划委员会的评审。
表7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教学设施统计表
项目 |
指标 |
数值 |
占地面积 |
总面积(m2) |
528830.32 |
生均面积(m2) |
48.12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
总面积(m2) |
152978.82 |
生均面积(m2) |
13.92 |
学生宿舍 |
总面积(m2) |
74284.42 |
生均面积(m2) |
6.76 |
食堂 |
总面积(m2) |
12020.13 |
生均面积(m2) |
1.09 |
运动场所 |
总面积(m2) |
56871.69 |
生均面积(m2) |
5.17 |
3.实验实训场所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学校制定了《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实验室建设全校一体化理念,加大了实验室建设力度。在14个二级学院均成立了实验实训中心,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切实提升基地育人功能。学校现有校内基础实验室62个、专业实验室89个、实训场所27个,实习场所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6个。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是8213.9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74万元。
表8 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2019-2020学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统计表

|
2019-2020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
8213.92 |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
758.29 |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比例(%) |
10.17 |
折合在校生数(人) |
11026.6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
0.74 |
4.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5390.51平方米,设有各类书库和阅览室12个,阅览座位1872个,图书108.77万余册,有电子图书67.36万册,电子期刊2493.23万册。并拥有知网,维普等正式数据库14个,供师生使用。结合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特色图书资源建设等工作,建有南亚东南亚特色数据库、地方文献纸质书库和滇西抗战特色数据库。当年新增纸质图书42131册,生均年进纸质图书3.82册。藏书实行开架借阅和计算机管理,库室每周开放93小时,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开放使用。当年图书流通量53214本(次)。
5.信息化建设
所有网络核心设备之间、各楼栋之间均采用20480光纤连接,在综合布线的建筑子系统中采用1000M光纤连接。光纤安装到每间学生宿舍、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现有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1367个,校园网出口带宽20582M,网络基础设施已达到较高水平。学校建设了教学资源网、正方教学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尔雅网络学习平台、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VOD视频点播系统等应用软件平台,同时引入超星泛雅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智慧服务支撑平台,基本实现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监控、财务管理、图书借阅和招生就业等工作的信息化,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园信息化服务。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优化专业结构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一带一路”倡议,按照“固本、扶需、扶特、扶强”的专业建设思路,学校积极对接地方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建设。一是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进一步把师范类专业办精、办优,继续推进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工作,持续做好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二是围绕云南和保山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把应用型专业办需、办特、办强。2019年停招教育技术学,2020年停招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科学、艺术教育、酒店管理、秘书学6个专业。2020年申报了玉雕艺术设计、健康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三是继续加强边疆基础教育、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滇西边境旅游文化、数据信息技术和边疆基层社会治理五个专业群建设,积极申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快推进新时代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建设。
2.培育专业特色
学校重视专业的规范化建设和特色培育,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主动寻求校企合作,有效整合办学资源,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启动了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专业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2个省部级优势专业,1个省级应用本科转型专业,4个校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2019年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结果显示,6个专业为C级,达到国内平均水平。
3.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标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融合各类专业认证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层次类型增加的现状,在总结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修订工作,范围主要涉及“三层两类”:“三层”是本科、专升本和专科,“两类”是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修订的内容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教育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学年教学课程周学时等方面。
(二)课程建设
一是对标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各类专业认证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制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做好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达标工作,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加强优质课程资源、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习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为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能选修10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制定了《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面向全校先后推出了“一院一课”“教授博士讨论课”“开放实验课”“学校自建网络课程”等通识选修课程。同步引进15门尔雅、智慧树网络通识课程。2019-2020学年,共开设通识选修课92门,课程门次为147次,平均学时数为32,平均班规模为83人。本学年度,学校组织全体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纳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式与政策》等课程教学内容,推进习近平教育思想入脑、入心、入课堂。
三是继续实施“七个一”工程。根据《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严格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资格认定,严格落实教授上课制度,加强教师学年授课门数和课时工作量的管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完成了2020届毕业论文(设计)和2019-2020学年试卷的专项检查工作。
四是制定《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关于成立教材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教材教辅内容专项排查工作方案》《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教材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文件,保证国家、省部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教育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能被优先选用。2019-2020学年,共计选用教材1232种,合13.59万册,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占比为0.3%,选用优秀或规划教材占比为58.86%,学生对教材选用满意度高。此外,学校鼓励教师编写出版质量高、特色鲜明并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本学年度,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2本。
五是加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在充分使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MOOC平台”“智慧树MOOC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教学资源的同时,搭建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开展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及师生互动提供便利。2019-2020学年,全校共有534门课程在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使用。
六是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学校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先后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报告会、座谈会、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训会以及全校课程思政案例现场教学研讨会,推动思政课和专业课改革创新、同向同行,并推选出53个课程思政案例。
七是积极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加快推进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建立了课程建设项目分级培育机制。2019-2020学年,组织申报并立项校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2门,学校共投入130万元进行建设。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一是通过教改立项、利益结合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引导教师选择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严肃认真、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状况和春季学期课程教学安排情况,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科学合理调整教学任务和进程,在全校推行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对不能完成线上教学内容的学生,设计其他适宜的学习形式、安排好后期的补课。本学年度,集结出版了《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探索与创新》教学论文集,收录了46篇教学改革论文。
二是进一步落实《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多个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管理文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依托艾思奇哲学、滇西抗战文化、杨善洲精神等本土优质红色资源,将艾思奇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将杨善洲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将滇西抗战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将“人在情境中”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和大学计算机探索分层分类教学,大学体育探索基础加选项的教学方式,大学语文教学则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取向。
三是根据《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课程成绩考核管理办法》,引导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改变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采取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辅之以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多元化考核方式。部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探索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鼓励部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创新考核方式,如允许艺术类专业采用演奏、创作、汇报演出、技能展示、作品展示等多样化考核方式。倡导“立足过程,以评促学”的课程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明确规定学生课程平时成绩须占课程总成绩的30-40%(思想政治理论课为50%)。
(三)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目前,全校共有179个实验实训室,其中基础实验室62个、专业实验室89个、实训场所27个,实习场所1个。2019-2020学年,共开出实验实训课383门,占学校总课程门数的22.27%;其中,基础实验室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11,专业实验室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61,实训场所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1。校内实验场所使用情况中,基础实验室面积为9679平方米,专业实验室面积为10574平方米,实训场所面积为9431平方米。基础实验室设备台套数为2681,专业实验室设备台套数为2557,实训场所设备台套数为289。现有的BIM教学仿真实训中心已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实习教学
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实习实训基地审批程序,加强了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为实习实训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19-2020学年,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106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较2018-2019学年增加17个),并从合作单位选聘技术骨干作为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本学年,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对实习教学的工作指导、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结果表明:各二级学院实习记录、成绩、总结等材料总体规范完整,实习效果总体良好。学校持续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学校当年本科生实习见习经费总投入169.18万元,生均达288.90元(较上年度的153.84元增加了135.06元),为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3.社会实践
根据《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学生课外实践及创新学分认定实施办法》《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相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量为18学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被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予学分确认。学校始终把“三下乡”、志愿者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开展宽领域、多形式、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202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和二级学院主题社会实践团队。本学年度,二级学院共创建“星火团队”“振兴乡村”“七彩假期”和关爱留守儿童假期生活志愿团等4支主题社会实践团队。其中,数学学院的“振兴乡村”社会实践团队获云南省优秀团队。 2020年5月,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数学学院等10个学院组织2017级102名优秀学生志愿者到福贡县开展顶岗实习,助力教育扶贫攻坚工作。2020年8月,我校35名师生在学校挂钩扶贫点隆阳区瓦渡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以“七彩假期”儿童成长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4.毕业论文(设计)
本学年度,学校依据新修订的《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2020届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403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比率达到73.61%;全校共选派342位指导教师担任本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平均每位教师指导7人。坚持开展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活动,引进知网大学生论文查重检查系统,防控学术不端行为。评选出2020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共57篇。
(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二学生中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职前教育选修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二是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已初步形成一支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本学年度共派出10多人次参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端培训、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升培训、创业指导师资培训等,有力地提升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三是加强校园创业平台建设,驱动创新成果转化。继“珠宝学院特色创业园(省级)”“云科保山珠宝产业众创空间(省级)”“三秋树创新创业平台(省级)” “滇西文旅众创空间(市级)”“滇西文旅创新创业平台(市级)”立项后,2019年5月“三秋树众创空间”(市级)成功获批,2020年4月“云科保山珠宝产业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四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本学年度,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累计1341人次;共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0项、省级14项;在202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云南赛区中,珠宝学院两学生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在2020年“浪潮杯”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云南赛区竞赛决赛中,信息学院12个参赛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一等奖数量位居全省参赛院校第一;在第六届“鲁班杯”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中,工程技术学院代表队获三等奖2项;在2019年云南省“台创杯”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省级赛中,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荣获省级“真实简历组”二等奖,人文学院学生荣获省级决赛公招组铜奖;在云南省第三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活动中,我校荣获22个奖项,其中一等奖5项。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彰显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各专业培养目标是在充分调研就业市场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本专业办学条件,由专业带头人带领本专业专任教师经过充分讨论而确定的。各本科专业在申报前,都做了大量的前期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以掌握市场和行业发展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紧密对接,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应用性和综合发展性。
二是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凸显专业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各本科专业紧扣学校办学“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专业培养目标上特别注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特别注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致力于建立具有应用型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小学教育、财务管理、新闻学、工艺美术、社会工作等专业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教学中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实训结合技能、技能对接岗位,广泛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建立了专业与行业共同培养人才机制,把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基本形成了各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线图。除了积极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各专业还采用专业技能训练、社会调查、顶岗实习、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和职前强化课程等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
(二)专业教学基本条件
本学年度,学校继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现有师资力量、经费投入、教学资源等办学条件能满足各本科专业教学需要。
表9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2019-2020学年本科分专业教学条件情况统计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任教师 |
本科生数 |
本科生与专任教师之比 |
总数 |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 |
35岁以下青年教师 |
近五年新增教师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1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8 |
6 |
75.00 |
2 |
25.00 |
1 |
12.50 |
218 |
27.25 |
2 |
社会工作 |
8 |
3 |
37.50 |
5 |
62.50 |
3 |
37.50 |
156 |
19.50 |
3 |
思想政治教育 |
8 |
5 |
62.50 |
2 |
25.00 |
1 |
12.50 |
185 |
23.13 |
4 |
教育技术学 |
3 |
2 |
66.67 |
0 |
0.00 |
0 |
0.00 |
80 |
26.67 |
5 |
艺术教育 |
3 |
1 |
33.33 |
1 |
33.33 |
0 |
0.00 |
90 |
30.00 |
6 |
学前教育 |
23 |
6 |
26.09 |
14 |
60.87 |
8 |
34.78 |
518 |
22.52 |
7 |
小学教育 |
14 |
10 |
71.43 |
2 |
14.29 |
0 |
0.00 |
273 |
19.50 |
8 |
体育教育 |
27 |
15 |
55.56 |
8 |
29.63 |
7 |
25.93 |
369 |
13.67 |
9 |
休闲体育 |
4 |
1 |
25.00 |
1 |
25.00 |
1 |
25.00 |
72 |
18.00 |
10 |
汉语言文学 |
23 |
17 |
73.91 |
3 |
13.04 |
2 |
8.70 |
501 |
21.78 |
11 |
秘书学 |
4 |
2 |
50.00 |
1 |
25.00 |
0 |
0.00 |
76 |
19.00 |
12 |
英语 |
26 |
9 |
34.62 |
12 |
46.15 |
5 |
19.23 |
271 |
10.42 |
13 |
缅甸语 |
8 |
1 |
12.50 |
7 |
87.50 |
4 |
50.00 |
162 |
20.25 |
14 |
商务英语 |
9 |
1 |
11.11 |
2 |
22.22 |
1 |
11.11 |
159 |
17.67 |
15 |
新闻学 |
5 |
0 |
0.00 |
5 |
100.00 |
5 |
100.00 |
159 |
31.80 |
16 |
历史学 |
6 |
4 |
66.67 |
1 |
16.67 |
1 |
16.67 |
169 |
28.17 |
1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14 |
9 |
64.29 |
4 |
28.57 |
2 |
14.29 |
269 |
19.21 |
1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10 |
7 |
70.00 |
2 |
20.00 |
0 |
0.00 |
115 |
11.50 |
19 |
物理学 |
7 |
7 |
100.00 |
1 |
14.29 |
0 |
0.00 |
154 |
22.00 |
20 |
化学 |
13 |
6 |
46.15 |
6 |
46.15 |
5 |
38.46 |
170 |
13.08 |
21 |
地理科学 |
7 |
1 |
14.29 |
3 |
42.86 |
0 |
0.00 |
182 |
26.00 |
22 |
生物科学 |
15 |
11 |
73.33 |
4 |
26.67 |
0 |
0.00 |
192 |
12.80 |
23 |
应用统计学 |
5 |
1 |
20.00 |
3 |
60.00 |
3 |
60.00 |
122 |
24.40 |
24 |
汽车服务工程 |
7 |
1 |
14.29 |
4 |
57.14 |
2 |
28.57 |
59 |
8.43 |
25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4 |
0 |
0.00 |
4 |
100.00 |
3 |
75.00 |
132 |
33.00 |
2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5 |
10 |
66.67 |
2 |
13.33 |
1 |
6.67 |
236 |
15.73 |
27 |
网络工程 |
10 |
2 |
20.00 |
5 |
50.00 |
0 |
0.00 |
217 |
21.70 |
28 |
数字媒体技术 |
5 |
1 |
20.00 |
1 |
20.00 |
1 |
20.00 |
72 |
14.40 |
2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 |
0 |
0.00 |
4 |
80.00 |
3 |
60.00 |
78 |
15.60 |
30 |
土木工程 |
10 |
2 |
20.00 |
6 |
60.00 |
3 |
30.00 |
349 |
34.90 |
31 |
水利水电工程 |
8 |
1 |
12.50 |
6 |
75.00 |
5 |
62.50 |
279 |
34.88 |
32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5 |
1 |
20.00 |
4 |
80.00 |
3 |
60.00 |
165 |
33.00 |
33 |
农学 |
6 |
3 |
50.00 |
4 |
66.67 |
6 |
100.00 |
167 |
27.83 |
34 |
财务管理 |
18 |
4 |
22.22 |
9 |
50.00 |
6 |
33.33 |
554 |
30.78 |
35 |
行政管理 |
6 |
4 |
66.67 |
2 |
33.33 |
0 |
0.00 |
171 |
28.50 |
36 |
物流管理 |
5 |
1 |
20.00 |
3 |
60.00 |
3 |
60.00 |
162 |
32.40 |
37 |
旅游管理 |
7 |
4 |
57.14 |
5 |
71.43 |
1 |
14.29 |
75 |
10.71 |
38 |
酒店管理 |
3 |
0 |
0.00 |
3 |
100.00 |
1 |
33.33 |
103 |
34.33 |
39 |
音乐学 |
18 |
7 |
38.89 |
2 |
11.11 |
1 |
5.56 |
288 |
16.00 |
40 |
舞蹈学 |
3 |
1 |
33.33 |
2 |
66.67 |
1 |
33.33 |
103 |
34.33 |
41 |
美术学 |
16 |
7 |
43.75 |
5 |
31.25 |
4 |
25.00 |
193 |
12.06 |
42 |
视觉传达设计 |
6 |
1 |
16.67 |
4 |
66.67 |
2 |
33.33 |
116 |
19.33 |
43 |
环境设计 |
5 |
0 |
0.00 |
3 |
60.00 |
1 |
20.00 |
164 |
32.80 |
44 |
产品设计 |
6 |
1 |
16.67 |
4 |
66.67 |
2 |
33.33 |
208 |
34.67 |
45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9 |
2 |
22.22 |
7 |
77.78 |
2 |
22.22 |
186 |
20.67 |
46 |
工艺美术 |
13 |
1 |
7.69 |
9 |
69.23 |
4 |
30.77 |
237 |
18.23 |
47 |
新媒体艺术 |
3 |
0 |
0.00 |
2 |
66.67 |
3 |
100.00 |
80 |
26.67 |
(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一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不断健全。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等渠道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不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学校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主题教育榜样激励(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等活动的开展,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遵循,通过贯彻实施领导联系班级制度、辅导员住楼制度、教师值周制度等,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风管理,切实落实学风建设相关制度,通过《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学生课堂学习六不准”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促使良好学风形成,通过合理增负、狠抓考风考纪、规范试卷批改、严把“出口关”等促使良好学风形成,通过“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标兵班”“先进班集体”“阅读之星”“三好学生”、奖助学金等的评选引导良好学风形成。
二是严格学业标准。加大对出勤率、抬头率、课堂纪律等课堂教学秩序的督查力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探索本科试卷抽检与评价试点工作,对期末考试出题、改卷“放水”现象进行倒查、通报。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合理“增负”,增加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努力打造“金课”、减少“水课”;同时创新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将“好好学”内化为学生的普遍信仰、外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严把出口关,开展201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检与评价工作,并将抽检评价结果列为二级学院年度教学考核内容,强化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意识,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加强宣传与引导的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投入660余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已投入使用,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美术与设计学院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环境为要旨,基于滇西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文化旅游发展计划,建立了“滇西文旅众创空间”——一个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一个集产学研投融建管营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平台。珠宝学院依托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宝玉石资源和深厚的珠宝文化土壤,提出了“六位一体、协同创新”理念,形成了“54321”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下的工作室制改革,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教学”,培养从原材料到设计、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人才。
四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一年来参加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所获成绩显示,我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如:在第二届‘高教社杯’云南省高师学生英语教学设计大赛暨2019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云南赛区决赛)中,外国语学院4名学生在教学设计大赛中均获三等奖、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均获得二等奖;在2019年云南省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校园篮球总决赛暨第22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云南赛区预选赛中,我校男子篮球队获得云南赛区第四名;在第五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云南省赛中,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支代表队分别荣获本科组团体总冠军、团体一等奖;在2019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初赛云南赛区中,数学学院学生荣获国家二等奖1项、云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写作、演讲大赛云南赛区复赛中,外国语学院3名参赛学生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又如:数学学院20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班(共55名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率达34.5%,“6.13云南省基础教育学校专项考试”录取率高达75%;政府管理学院2020届130名本科毕业生中,考取硕士研究生39名,占比达30%。
五、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检查、评价、反馈、整改等各项质量监控与评价活动,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学年度,学校党委会研究教学工作2次,校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9次。
(一)教学管理机构健全,管理队伍素质过硬
学校建有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组织。由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实验实训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组成稳定的教学运行管理队伍。由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队伍等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现有教学管理人员7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管理人员25人,占总数的33.3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学管理人员23人,占总数的30.67%,45岁以下的管理人员57人,占总人数的76.00%。教学管理队伍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总体素质较高,业务过硬,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较强。
表10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教学管理队伍结构情况一览表
项目 |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
教学管理人员 |
各项目所占比例(%) |
职称 |
正高级 |
1 |
10 |
11 |
14.67 |
副高级 |
1 |
13 |
14 |
18.67 |
中级 |
1 |
6 |
7 |
9.33 |
初级 |
2 |
2 |
4 |
5.33 |
未评级 |
6 |
33 |
39 |
52.00 |
学位 |
博士 |
0 |
1 |
1 |
1.33 |
硕士 |
2 |
21 |
23 |
30.67 |
学士 |
5 |
34 |
39 |
52.00 |
无学位 |
4 |
8 |
12 |
16.00 |
年龄 |
35岁及以下 |
6 |
30 |
36 |
48.00 |
36-45岁 |
2 |
19 |
21 |
28.00 |
46-55岁 |
1 |
11 |
12 |
16.00 |
56岁及以上 |
2 |
4 |
6 |
8.00 |
总数 |
11 |
64 |
75 |
— |
图4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结构
图5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位结构
图6教学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
(二)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教学运行规范有序
为强化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运行、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对涵盖日常教学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学籍与学位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教学管理文件做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拟定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规范教学运行夯实了制度基础。学校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严格执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通过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巡查、监考督查、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和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等措施,确保教学日常运行规范有序,教学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基于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学校借鉴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基于PDCA理念,在现有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决策指挥系统、运行管理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条件保障系统、监测评价系统、反馈调控系统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本学年,学校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积极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跟踪调控机制,系统地从制度建设、条件保障、质量标准、质量管理、专项督查、信息收集、信息反馈、自我评估、责令整改、持续改进等方面建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控。本学年度,学校修订了《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教学质量保证工作办法》和《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督导工作办法》,致力于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面质量管理的立体化、闭环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网络教学。为确保网络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联合教学督导委员会于2020年5月,对学校2020年2-4月网络教学质量进行了专项督查,及时总结、反馈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
(四)自觉、自省、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初步形成
一是全面落实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建立以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将质量评价、质量意识落实到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努力形成自觉、自省、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认真落实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教学巡查、评教评学、考试督查、课堂教学质量督查等各项质量监控制度,并对教学督导、教学巡查、评教评学、考试督查、教学信息反馈等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梳理。学校领导和部门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次,二级学院和教务处领导不少于5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制度,校级督导听课数每周原则上不少于2节,院级督导听课数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节,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每学期召开3次教学督导工作会议,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每个学院配一个教学信息员组长,每个班级配1个教学信息员,协助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收集教学方面的意见建议,一般情况1个月反馈1次,紧要情况即时反馈;开展“三查两会”工作,在学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查教学大纲、查教学计划、查教案,召开教师教学座谈会和学生教学信息座谈会,形成问题清单并反馈给各二级学院进行整改;学期末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学生、同行、领导、专家(督导)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对评教评学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开展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价工作,引导各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强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意识。积极开展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校内预评估工作,扎实推进小学教育、学期教育师范专业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云南省2019年专业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学校6个本科专业获评为C级,较上年度增加2个。
二是建立基于数据支持的常态化质量监测体系,力图发挥监测数据在学校办学中的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注重发挥教育教学监测数据对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编制、发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就业质量报告》,分析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填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形成年度《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及时总结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梳理、分析和明确学校发展存在的短板,为学校进一步调整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本学年学生评教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很高,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可。
表11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2019-2020学年学生评教情况汇总表
学期 |
教师加权平均分 |
任课教师数 |
优秀(%) |
良好(%) |
中(%) |
差(%) |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
89.19 |
456 |
31.36 |
68.64 |
0 |
0 |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
88.83 |
440 |
28.25 |
81.75 |
0 |
0 |
(二)应届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
本学年度,学校共有92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考取省内院校63人、省外院校29人。
表12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2020届研究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二级学院 |
录取学校 |
录取专业 |
1 |
祝天怡 |
女 |
工程技术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学科物理 |
2 |
靳平超 |
男 |
工程技术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土木水利 |
3 |
李奎 |
男 |
工程技术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土木水利 |
4 |
段勇 |
男 |
工程技术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土木水利 |
5 |
奎智尧 |
男 |
工程技术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土木水利 |
6 |
赵晓益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7 |
夏梦颖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东北电力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8 |
胡璀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社会学 |
9 |
李笃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湖南科技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10 |
王富美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财经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11 |
刘蕊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12 |
高美芳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社会学 |
13 |
王学杰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桂林理工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14 |
李莲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渤海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15 |
窦玉梅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大理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16 |
余小芳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江西财经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17 |
彭洁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学科思政 |
18 |
李丽华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学 |
19 |
李灿娟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贵州师范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20 |
施建雪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农业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21 |
覃雪燕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桂林理工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22 |
李泊沅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23 |
梁昌贵 |
男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 |
24 |
黄元进 |
男 |
政府管理学院 |
广西师范大学 |
政治学 |
25 |
文琳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贵州师范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26 |
黄亚 |
男 |
政府管理学院 |
西北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7 |
段坤辉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行政管理 |
28 |
彭钰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西南政法大学 |
政治学 |
29 |
史春富 |
男 |
政府管理学院 |
大理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0 |
卫云梦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31 |
段泽 |
男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大学 |
社会工作 |
32 |
李月莲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大学 |
社会工作 |
33 |
徐宁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大学 |
社会工作 |
34 |
赵书容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社会工作 |
35 |
鲁世宁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社会工作 |
36 |
陆春萍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广西师范大学 |
社会工作 |
37 |
杨智慧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大学 |
社会工作 |
38 |
姚文琼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社会学 |
39 |
王娅婷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社会工作 |
40 |
夺石办用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社会工作 |
41 |
王亚萍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社会工作 |
42 |
张颖 |
男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社会工作 |
43 |
王华丽 |
女 |
政府管理学院 |
云南财经大学 |
社会工作 |
44 |
陈开星 |
男 |
资源环境学院 |
西南大学 |
洁净能源科学 |
45 |
肖祥飞 |
男 |
资源环境学院 |
石河子大学 |
化学 |
46 |
赵琼丽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有机化学 |
47 |
鲁琴丽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化学生物学 |
48 |
李明 |
男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化学(分析化学) |
49 |
雷友莲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大学 |
细胞生物学 |
50 |
冯珊珊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广西大学 |
林业 |
51 |
刘敏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大学 |
生物与医药 |
52 |
吴晓跃 |
男 |
资源环境学院 |
贵州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生物) |
53 |
苏敏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四川师范大学 |
生物学 |
54 |
王晓池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大学 |
遗传学 |
55 |
杨晓艳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贵州大学 |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
56 |
马燕丹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湿地生态学 |
57 |
王静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人文地理学 |
58 |
陈相标 |
男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学 |
59 |
彭燕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 |
60 |
张夜玲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西华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地理) |
61 |
山波 |
男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农业大学 |
食品科学 |
62 |
李智慧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农业大学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63 |
彭君 |
女 |
资源环境学院 |
云南农业大学 |
食品科学 |
64 |
王斌 |
男 |
教育学院 |
大理大学 |
小学教育 |
65 |
张雪梅 |
女 |
教育学院 |
大理大学 |
学前教育 |
66 |
杨颖 |
女 |
教育学院 |
大理大学 |
学前教育 |
67 |
罗小琼 |
女 |
教育学院 |
江苏大学 |
学前教育 |
68 |
朱逸潇 |
女 |
人文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69 |
金翠花 |
女 |
人文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70 |
李国庆 |
男 |
人文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71 |
蒋贵花 |
女 |
人文学院 |
贵州大学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72 |
赵秋月 |
女 |
人文学院 |
贵州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73 |
任珣 |
女 |
人文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学科历史 |
74 |
姜雪珍 |
女 |
人文学院 |
大理大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
75 |
段怡江 |
女 |
人文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美学 |
76 |
熊志康 |
男 |
外国语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亚非语言文学 |
77 |
刘有君 |
女 |
外国语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亚非语言文学 |
78 |
杨兴妃 |
女 |
外国语学院 |
西安石油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79 |
余睿婕 |
女 |
外国语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 |
英语笔译 |
80 |
罗英 |
女 |
外国语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亚非语言文学 |
81 |
杨徐文 |
女 |
外国语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亚非语言文学 |
82 |
拉茸开主 |
女 |
外国语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新闻与传播 |
83 |
汤凤云 |
女 |
音乐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
艺术学院音乐专业 |
84 |
李洛熙 |
男 |
体育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体育教学 |
85 |
张惠 |
女 |
数学学院 |
西华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数学) |
86 |
刘武双 |
女 |
数学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应用数学 |
87 |
张心茹 |
女 |
数学学院 |
贵州师范大学 |
基础数学 |
88 |
张义统 |
男 |
数学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数学) |
89 |
朱琳 |
女 |
数学学院 |
贵州师范大学 |
计算数学 |
90 |
周燕倩 |
女 |
信息学院 |
成都大学 |
材料与化工 |
91 |
王仕海 |
男 |
信息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理学) |
92 |
杨清清 |
女 |
信息学院 |
大理大学 |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 |
(三)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1.就业率
按照教育部就业率统计口径,截至2020年8月31日,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人数2541人,就业人数2243人,就业率88.17%。
表13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2020届就业率统计
年度 |
本科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2020年 |
2541 |
2243 |
88.17 |

图7整体就业去向分布饼图

图8学校所在区域就业去向分布饼图

图9学校非所在区域就业去向分布饼图
2.分专业就业统计
全校共31个本科毕业专业,其中艺术教育、音乐学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表14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去向统计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毕业生 总人数 |
已就业毕业生去向情况 |
合 计 |
党政 机关 |
事业 单位 |
国有 企业 |
非国有 企业 |
部队 |
基层项目 |
自由职业 |
自主创业 |
科研助理 |
升学 |
出国出境 |
人数 |
比例(%) |
国家 项目 |
地方 项目 |
1 |
艺术教育 |
29 |
29 |
100.0 |
0 |
13 |
0 |
8 |
1 |
7 |
0 |
0 |
0 |
0 |
0 |
0 |
2 |
音乐学 |
70 |
70 |
100.0 |
0 |
22 |
0 |
42 |
2 |
2 |
0 |
0 |
1 |
0 |
1 |
0 |
3 |
缅甸语 |
81 |
79 |
97.5 |
2 |
5 |
4 |
53 |
1 |
1 |
7 |
0 |
2 |
0 |
4 |
0 |
4 |
学前教育 |
134 |
129 |
96.3 |
2 |
88 |
1 |
26 |
1 |
5 |
2 |
0 |
1 |
0 |
3 |
0 |
5 |
地理科学 |
56 |
53 |
94.6 |
1 |
33 |
1 |
11 |
2 |
2 |
0 |
0 |
0 |
0 |
3 |
0 |
6 |
美术学 |
101 |
95 |
94.1 |
0 |
10 |
0 |
71 |
0 |
13 |
1 |
0 |
0 |
0 |
0 |
0 |
7 |
化学 |
64 |
60 |
93.8 |
0 |
9 |
3 |
40 |
1 |
0 |
2 |
0 |
0 |
0 |
5 |
0 |
8 |
历史学 |
48 |
45 |
93.8 |
2 |
28 |
1 |
5 |
0 |
4 |
1 |
0 |
0 |
0 |
4 |
0 |
9 |
商务英语 |
46 |
43 |
93.5 |
0 |
11 |
0 |
24 |
0 |
5 |
0 |
0 |
1 |
0 |
2 |
0 |
10 |
水利水电工程 |
86 |
79 |
91.9 |
1 |
0 |
34 |
30 |
3 |
0 |
2 |
2 |
5 |
0 |
2 |
0 |
11 |
土木工程 |
82 |
75 |
91.5 |
0 |
0 |
37 |
34 |
0 |
0 |
1 |
0 |
1 |
0 |
2 |
0 |
12 |
物理学 |
34 |
31 |
91.2 |
1 |
7 |
1 |
9 |
1 |
6 |
0 |
2 |
3 |
0 |
1 |
0 |
1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9 |
89 |
89.9 |
2 |
8 |
6 |
53 |
5 |
0 |
6 |
7 |
1 |
0 |
1 |
0 |
14 |
体育教育 |
152 |
136 |
89.5 |
3 |
29 |
1 |
78 |
8 |
14 |
2 |
0 |
0 |
0 |
1 |
0 |
15 |
教育技术学 |
72 |
64 |
88.9 |
2 |
10 |
2 |
35 |
4 |
3 |
4 |
2 |
0 |
0 |
2 |
0 |
16 |
英语 |
105 |
92 |
87.6 |
0 |
38 |
1 |
36 |
0 |
13 |
2 |
1 |
0 |
0 |
1 |
0 |
17 |
生物科学 |
71 |
62 |
87.3 |
1 |
21 |
0 |
27 |
0 |
4 |
0 |
0 |
1 |
0 |
8 |
0 |
18 |
产品设计 |
23 |
20 |
87.0 |
0 |
1 |
0 |
17 |
2 |
0 |
0 |
0 |
0 |
0 |
0 |
0 |
19 |
小学教育 |
106 |
92 |
86.8 |
2 |
19 |
2 |
60 |
1 |
2 |
4 |
0 |
1 |
0 |
1 |
0 |
20 |
环境设计 |
30 |
26 |
86.7 |
0 |
0 |
1 |
23 |
1 |
0 |
1 |
0 |
0 |
0 |
0 |
0 |
21 |
汉语言文学 |
213 |
184 |
86.4 |
7 |
37 |
4 |
99 |
2 |
13 |
11 |
0 |
6 |
0 |
5 |
0 |
2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3 |
45 |
84.9 |
2 |
17 |
1 |
20 |
2 |
1 |
0 |
0 |
1 |
0 |
1 |
0 |
23 |
思想政治教育 |
44 |
37 |
84.1 |
2 |
11 |
0 |
5 |
0 |
1 |
2 |
0 |
0 |
0 |
16 |
0 |
24 |
财务管理 |
162 |
136 |
84.0 |
4 |
1 |
18 |
103 |
0 |
0 |
8 |
0 |
2 |
0 |
0 |
0 |
25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09 |
175 |
83.7 |
1 |
100 |
2 |
40 |
0 |
24 |
4 |
0 |
0 |
0 |
4 |
0 |
26 |
社会工作 |
38 |
31 |
81.6 |
1 |
0 |
1 |
12 |
1 |
0 |
3 |
0 |
0 |
0 |
13 |
0 |
27 |
工艺美术 |
156 |
127 |
81.4 |
3 |
10 |
4 |
80 |
2 |
17 |
2 |
2 |
5 |
0 |
2 |
0 |
28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48 |
39 |
81.3 |
3 |
4 |
4 |
12 |
1 |
0 |
7 |
0 |
0 |
0 |
8 |
0 |
29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4 |
35 |
79.6 |
0 |
4 |
1 |
24 |
1 |
3 |
1 |
0 |
1 |
0 |
0 |
0 |
30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61 |
47 |
77.1 |
5 |
1 |
1 |
34 |
1 |
1 |
1 |
0 |
0 |
0 |
3 |
0 |
31 |
视觉传达设计 |
24 |
18 |
75.0 |
0 |
0 |
0 |
14 |
3 |
1 |
0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2541 |
2243 |
88.3 |
47 |
537 |
131 |
1125 |
46 |
142 |
74 |
16 |
32 |
0 |
93 |
0 |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为99.39%;其中:“很满意”占比为31.71%,“比较满意”占比为43.90%。由此可见:本校毕业生各项能力水平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和良好的就业口碑。

图1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分布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及素养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度均在97.00%以上,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项能力的满意度较高。

图1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的占比为24.75%、“较强”的占比为41.09%。

图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评价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强”的占比为29.21%、“较强”的占比为37.13%。
图1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评价
七、特色发展
一是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回归本分”。学校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主题教育榜样激励(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等活动的开展,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制定《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关于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教师履职行为。更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奖等方面的首要内容,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修订完善《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教职工年度履职考核办法》等人事制度,将师德师风和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师德师风巡查和课堂教学质量督查力度,促使教师“回归本分”,热爱教学,潜心教学,研究教学,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充分利用杨善洲精神研究基地、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杨善洲干部学院、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平台资源,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大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切实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推动杨善洲精神和滇西抗战精神学习活动机制化常态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校的“鲜亮底色”,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督查等,切实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实施“课程思政”,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促使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努力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素养和过硬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倾心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底,教育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成为我校继音乐学院之后第二个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的基层党支部。
三是坚持学生中心,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取向,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着力构建具有“可选择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政府有关部门、中小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倡导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项目式、案例式、体验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学生制度;学校选拔任用干部、晋升职称,明确要求应有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为重点,积极实施学分制改革,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9年,学校出台了《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深化学分制改革综合方案》。
四是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打造边疆基础教育、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滇西边境旅游文化、数据信息技术、边疆基层社会治理等5个专业群。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契合度和贡献度,着力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与保山市委市政府合作共建保山文化研究院、缅甸研究中心等社会服务智囊机构和人才智库,实现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及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与契合。2014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首批两所“国门大学”基础能力建设高校之一。2014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成为省内继云南师范大学之后的第二个“华文教育基地”。2019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服务保山经济社会行动计划》。
五是坚持知行合一,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学院,配备专职人员,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学年,投入66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创新创业园已经建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了优质载体。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继续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青年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本学年,共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0项、省级立项14项。参加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1341人,占在校生比例18.9%。2019年、2020年学校每年配备新创业专项经费91.72万元,投入660万元建设了2200多平方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正在加强建设。学校融媒体中心、部分学生创新团队已入驻园区,2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众创空间也将入驻,依托园区及众创空间资源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2019年5月“三秋树众创空间”(市级)成功获批,2020年4月“云科保山珠宝产业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仍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在专业之间分布不均衡,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助教以下教师占比过高,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过低。“双师型”师资队伍规模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校建设需要,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还需要有较大提高。
二是教师科研意识普遍不强、科研竞争力总体较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严重缺乏,教学团队、学科梯队建设滞后。
2.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专业师资与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部分专业教学基本设施只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很多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二是学校的专业布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部分专业还没有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三是学校整体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整体水平不高,这对学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带来根本性影响。
3.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的专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队伍专门化、专业化程度不够。监管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手段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应用不足,监测数据的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改进措施
1.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特别是学校硕士点培育学科建设和专业群建设需要,制定详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引进一批博士、教授、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落实好《澳门新银河网站登录高校银龄教师聘用管理办法(试行)》,从国内其他本科高校(科研院所)退休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中选聘一批高层次人才。同时,探索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二级学院院长(招聘时即明确其主要工作职责为负责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和教学梯队建设。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探索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新模式,建设一批具有学术领先水平的优秀学术团队。加大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遴选10名以上具有创新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完善制度,创造条件,切实减少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非教学科研任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研科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进一步营造科研氛围,努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深化科研工作“放管服”改革,淡化、简化科研管理,优化科研指导和服务,切实扩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简化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减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科研人员的束缚,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建立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及其转化激励机制,形成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成果高效益转化的科研评价及激励导向。在现有保山文化研究院、高黎贡山生物资源研究所、缅甸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打破学院间壁垒,整合全校力量,扎实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重点打造3-5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夯实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学科建设的科研基础,实现学校师资队伍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双重提升。
四是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与学校转型发展要求的匹配度。加大对具有行业企业经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支持中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制定约束性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加大对青年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的鼓励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程实践或挂职顶岗锻炼。
2.打造学科专业建设新高地,切实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一是做好学科专业布局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结合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建设,将优化专业结构与招生就业结合起来,将应用型专业办需、办特、办强,强化专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持作用。进一步健全专业准入、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建立专业准入标准;及时调整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推动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根据专业近三年招生、就业情况,结合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结果,对生源质量、就业率、就业质量偏低或评价档次为D的专业实行专业预警、限制招生或停止招生。
二是继续深化学科专业一体化体系建设。遵循新建院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律,通过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围绕专业、专业方向开展学科建设,巩固专业发展根基,增强专业发展生命力,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合格本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继续加强五个专业群建设,凝练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特色,促进办学层次提升。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持续做好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和双一流建设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师范类专业体系结构。按照“固本、扶需、扶特、扶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把师范类专业办精、办优,继续推进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建立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机制,并以专业认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师范类专业体系结构。同时不断提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强化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与民族特色,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缺口保输合格人才。
四是加强硕士点培育学科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社会工作、艺术4个重点学科作为硕士点培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积极申报云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结合学科建设及申硕标准,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着重对标对表申硕指标体系,分析具体差距,明确建设目标与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固强补弱。下一步要做实发展规划,做强基本条件,做特学科方向,做优学科团队,做细人才培养,力争到202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3.进一步提升质量监控和评价专业化水平,加大评价结果和监测数据的应用力度
一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队伍建设,增强教学督导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创新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方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评价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实施教学督导效能提升工程,组织督导委员参加业务培训会议、赴省内外考察学习,完善校级督导委员的遴选、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不断增强督导委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督导方式方法,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过程性督导与结果性督导相结合、日常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对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提供或发现的教学问题反馈给教学单位后,加大对教学单位整改情况的跟进、督办和复查力度。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列为教学督导、信息员反馈、期末评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协同机制和师德师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制定教育教学实绩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加强大数据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的应用。
三是完善监测和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探索建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机制,完善学科评价、专业综合评价、专业认证、课程评价、评教评学等评价结果运用相关制度建设,切实发挥质量监测数据的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向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及时推送教育质量监测数据信息,扩大监测数据运用范围。建立科学诊断和持续改进机制,根据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对标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出客观的诊断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促使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不断改进工作,为本科审核评估打下坚实基础。